
在經濟性方面,該電站全年等效利用系數達22.18%,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參與電網調峰與電價套利實現經濟收益約810萬元,驗證了數字儲能在實際運行中的投資回報潛力。動態可重構電池網絡技術還通過高頻電力電子開關與智能算法,實現了電池模組毫秒級動態投切與路徑優化。2024年至2025年運行數據顯示,系統模組壓差平均值下降75%,充放電過程中單體最高溫度平均值降低17%,模組溫升平均值降低32%,展現出卓越的均衡控制能力。此外,該技術支持退役電池梯次利用,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并在系統安全性方面實現“本質安全”,運行期間未發生任何過充、過放、過溫等異常事件。
項目構建的智能運維平臺融合邊緣計算與云端智能,通過毫秒級參數監測與故障早期預警體系,實現從系統告警到元件定位的精準溯源,定位準確率超99%。專家驗收結論認為,該示范工程驗證了數字儲能技術在安全性、能效與經濟性方面的綜合優勢,其動態可重構架構與智能運維系統為大規模電化學儲能應用提供了新方案,有望成為推動全球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