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地區雷電活動頻繁,今年上半年記錄落雷次數達38萬次,為去年同期的兩倍。面對規模龐大的省級電網和分布廣泛的線路設施,傳統人工查找雷擊故障點的方式面臨較大挑戰。2023年,江蘇電力已率先構建了覆蓋11.3萬千米輸電線路的雷擊監測網絡。在此基礎上,公司進一步開展配電線路雷擊故障定位體系的研究與建設。
新上線的配網雷電監測分析系統應用人工智能和多源數據融合技術,將25.3萬千米配電線路納入監測范圍。該系統可將配電線路雷擊故障定位工作效率提升一倍,雷擊停電時間縮短50%。傳統人工排查范圍從“數十千米”精準縮小至“單基桿塔”,使電網雷電故障查找時間縮短至分鐘級。
江蘇電力配網管理部配電運檢處副處長朱振表示:“該系統基于氣象數據生成雷電高發區域熱力圖,實現了對重點區域的動態監測。系統還能通過智能診斷自動區分城鄉場景,標注受影響的桿塔及歷史雷擊記錄,同時通過分析避雷器動作頻次,指導防雷設施的科學布設。”
自6月試運行以來,這一電網雷電監測體系已分析超過20萬次雷電活動,發現并定位雷擊故障500余起。經人工辨識比對,系統定位準確率超過90%。該電網雷電監測體系的建成,為江蘇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