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研究通訊作者Jörg Schube向《光伏雜志》闡述:“這項工作的創新之處有三點:首先,我們通過優化電鍍光刻膠的噴墨打印工藝,實現了尺寸小至15微米、縱橫比約為1的銅電極。其次,我們找到了一種將銅電極直接沉積在ITO覆蓋的基板上的方法,并實現了足夠高的機械附著力。第三,我們證明了掩模和電鍍金屬化技術適用于鈣鈦礦硅疊層太陽能電池,且不會對鈣鈦礦層疊結構造成顯著損害。”
共同作者Roman Keding表示:“這項突破性進展的應用前景遠不止于光伏領域。同樣的方法可以提升碳化硅和硅基功率芯片等依賴光刻技術的應用,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這項太陽能電池金屬化技術采用掩模和電鍍工藝,先通過噴墨打印形成精密的光刻膠掩模,再電鍍銅或鎳金屬以形成超細觸點。該方法能制作極窄的金屬線路,減少遮光損失并提升效率,同時以銅替代銀,顯著降低了材料成本。
研究團隊利用此項太陽能電池金屬化技術,制備出的M6尺寸異質結電池效率達到22.5%。團隊還制造出1.21平方厘米的鈣鈦礦-硅串聯電池,在標準光照下實現了19.35%的轉換效率,這是目前采用電鍍正面金屬化技術的同類電池所達到的最高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