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從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決勝‘十四五’續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八場上獲悉,《四川省引大濟岷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近日已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標志著該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關鍵突破和重大進展。

引大濟岷,即引大渡河之水補濟岷江流域。這是四川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線路最長的引水工程。工程位于四川西部,建設地點涉及甘孜州、雅安市和成都市,是四川水網主骨干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從大渡河干流瀘定水電站庫區引水至成都平原,建設任務以城鄉生活和工業供水為主,兼顧農業灌溉。
引大濟岷工程直接和間接供水范圍包括都江堰供水區和玉溪河供水區,涉及成都、德陽、眉山、資陽、綿陽、遂寧、內江、雅安共8市43縣(市、區)。根據批復,設計水平年2040年、2050年,引大濟岷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分別為13.89億立方米和15.23億立方米。
據悉,引大濟岷工程輸水線路總長為260.9千米,由總干線、南干線和北干線組成;總干線長133.3千米,渠首設計流量80立方米/秒,自西向東輸水至成都市三壩水庫庫尾后分南、北干線;南干線長102.5千米,渠首設計流量48立方米/秒;北干線長25.1公里,渠首設計流量37立方米/秒。沿程利用水位落差設置3座動能回收電站,總裝機容量38.8萬千瓦;工程總工期96個月,估算總投資為5751883萬元。
引大濟岷工程沿途經過7條區域性斷裂帶及多個大型斷層,需破解48項相關技術難題。在川西險峰二郎山,引水隧洞需貫穿山體,其中最大埋深2040米,高度相當于6座天府熊貓塔,是已知國內水利工程第二大深埋;還有全長40千米的蓮花山隧洞,建成后將成為全省最長的引水隧洞;南干線管線長102.5千米,最大管徑3.6米,為國內引調水項目已知輸水壓力最大的管道……
四川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引大濟岷工程建成后,將新增灌面179萬畝,改善灌面591萬畝,供水人口3413萬人;成都平原將形成以岷江為主、大渡河補充的雙水源雙通道供水格局,對優化成渝地區水資源配置、強化水安全保障、支撐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一步,四川省水利廳將繼續優化工程施工方案,加強工程地質勘察,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引大濟岷工程建設;同時,嚴格督導項目法人單位結合實際做好工程開工各項準備工作,推動工程盡早開工建設和建成達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