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北京,全球風電產業目光齊聚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5)現場,全球風電巨頭云集,人氣爆棚盡顯蓬勃活力。近千家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企業搭建起“風電全產業鏈”展示矩陣。企業紛紛拿出“看家本領”,集中發布重磅新品,覆蓋整機、核心部件、創新解決方案等領域,大功率、智能化、場景化成核心競爭力,充分彰顯了中國風電技術的全球領先地位。



CWP2025展館內人氣爆棚,盡顯產業蓬勃活力。
CWP2025創新劇場聽眾涌出場外,更顯技術引領熱潮。
整機企業:向“大功率 + 全場域”突破
今年金風科技發布了一款初步具備“經理人”思維的交易型風機,理念是將過去傳統的“有風就發電”的“被動模式”,升級為根據電價波動靈活發電的“主動模式”,高電價時多發電,增加收益,低電價時少發電,“保存實力”。同時,這款新風機的設計運行壽命也將同步延長5年,綜合測算,在全生命周期內,新系列產品比傳統同規格產品會使得發電項目收益率提升2%-2.5%左右,有效提升交易場景下客戶的投資收益水平。
遠景能源重磅發布全球首個伽利略AI風儲一體機。這一創新產品將風機、儲能與AI能源大模型深度融合,積極響應“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政策,開啟了新能源領域的“物理人工智能”新時代。發布會上,遠景同步公布多個應用案例,展示了該產品如何突破傳統定義下的風機+集中式儲能模式,用1+1<2的集成投入,實現1+1>2的協同價值,讓風機更智能、儲能更有價值,并為行業帶來電網友好、智慧交易、極致安全的風儲一體化解決方案。
明陽智能發布了全球首款50MW風電機組。這一機型的發布,直接將全球最大機組的容量拉高了近一倍,在整機容量上可謂獨占鰲頭。該款Y系列機型采用了類似于“明陽天成號”的雙機頭設計,由2臺25MW主機,以“V”型塔架支撐,風輪直徑達290m,整機基礎為漂浮式,適用于大于40米的深遠海,并且具備較強的抗臺風能力,仿佛是深海中的“鋼鐵衛士”。
運達股份以“能源全鏈,馭見未來”為主題,系統展示覆蓋風電整機、儲能、電站開發、綠色燃料與算力融合的全產業鏈布局,全面展現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與技術創新實力。在運達展臺,16-18兆瓦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海鷹”以其精密結構與創新設計,吸引眾多觀眾駐足。該機組專為我國深遠海風電開發需求設計,目前樣機已實現近一年平穩并網運行,正在有序投入商業化應用。
三一重能以“價值共生,可靠同行”為主題,攜行業首款陸上全場域適配機型SI-242系列、全生命周期驗證體系以及自研核心大部件亮相展會,宣告風電開發正式邁入“高價值”的新紀元。SI-242超大葉輪系列風電機組,功率橫跨5.6MW–12.5MW,葉輪直徑242米,打破傳統機型對風資源條件的限制,無論是面對低于4.5m/s的超低風速,還是25m/s的高風速,SI-242系列均“游刃有余”,可承受的極限風速高達63m/s ,真正實現了從超低風速、中風速到高風速的全場域精準覆蓋。
東方電氣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最新海陸風電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隆重亮相。展會期間,國內權威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為東方電氣的新一代風電產品17兆瓦級直驅漂浮式海上機組頒發了設計認證。東方電氣針對不同風況與環境進行定制化開發風電機組,正式發布多款契合市場需求的新一代“標桿產品”,陸上平臺可適配6.X-10兆瓦功率等級,海上平臺可適配12-18兆瓦功率等級,展現了在風電機組精準設計與場景適配方面的核心能力。
中國中車以風電全產業鏈創新之姿,攜“風光儲氫”等綠色多元技術、系列創新產品以及AI+風電一體化解決方案驚艷亮相,與海內外專家及行業伙伴共襄能源發展新范式。在中國中車展區中央,一座集海陸場景于一體的大型沙盤成為焦點。風力發電、抽水蓄能、變電所、綠算中心、運維中心等元素錯落有致,生動呈現了風、光、水、儲、氫、人工智能、碳交易等諸多領域的創新融合成果。這些元素在沙盤上協同運作,共同構建起一個高效、綠色、智慧的能源與產業生態,為實現 “雙碳” 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生動的實踐范例。
電氣風電攜手上海電氣光伏、儲能、氫能、調相機、電機、防腐等板塊,以“好品質 可信賴”為主題,通過四大核心展區展現能源裝備“國家隊”的硬核實力。展臺上的“WIND TO X POWER TO FUTURE” 中心展項,集中展示了中國首批綠電制氫就地消納示范項目——上海電氣洮南市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項目、全球首個漂浮式風漁融合示范項目、深遠海制氫示范項目及萬里長江首個“零碳島”等標桿示范案例,展示了上海電氣在新能源全產業鏈的系統集成能力和創新實力。
中船科技針對陸上中低風速市場需求和深遠海風電發展趨勢,重磅發布H220平臺陸上風電機組與H305-20MW海上風電機組兩大新品,以技術突破拓展了中國風電開發的空間與邊界,推動風電產業向 “中低風速高效開發” 與 “深遠海規模化平價” 雙軌進階。同時,發布最新支撐結構產品——全球最高200米級鋼混塔筒。這款專為低風速、高風切變地區“量身定制”的混塔標桿產品,不僅刷新了混塔高度紀錄,更破解了復雜風況地區風電開發的核心難題,為中國風電行業邁向更高效率、更優效益時代注入強勁動力。
華銳風電正式發布的SL6250/230新機型,滿足不同條件下風速風區的生產發電需求,并具備“高可靠性、高智能性、高收益性”的特點,獲得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和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的權威認證。華銳風電SL6250/230機組采用雙饋技術路線,搭載110米以上碳纖維葉片、齒輪箱低速端集成TRB+TRB軸承配置的驅動鏈、三電平電氣系統、滑動偏航系統配合低磨損摩擦片,以及主動電網支撐技術。同時,該機組融合了超感知與新型智能控制策略,結合高塔筒設計方案,可廣泛適用于“三北”地區、中東部及南方各類低風速風區,該產品有望成為我國風電產業新一輪驅動發展的明星產品。
興藍風電與荷蘭Multi Engineering Group B.V.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進“雙機頭一浮體”漂浮式風電解決方案的開發與商業化。雙方合作旨在通過開發“雙機頭一浮體”解決方案,以更低的單位成本、更高的系統效率,服務未來深遠海風電場的規模化部署。未來,雙方將在原型開發、生產設計、施工監督、市場推廣等多個階段展開深度協作,共同推動中歐漂浮式風電產業的發展,為全球綠色能源轉型注入新動力。
核心部件:多款全球首發 破解行業痛點
禾望電氣全碳化硅功率柜新品全球首發,這是風電行業首款All SiC產品。該產品采用全碳化硅器件和高可靠性封裝技術,實現了38%的功率密度提升和高達6kHz的高開關頻率,效率與可靠性倍增。它采用1140V/950V兩電平拓撲架構,兼容1700V/2300V/3300V多電壓規格器件,模塊化、輕量化的設計,單個功率單元1.1MW/1.26MW,支持靈活擴展,滿足多樣化場景需求。該產品的發布,猶如為風電變流器注入了一股強勁的動力,推動其向更高效、更緊湊、更可靠的方向演進,助力風電系統效能躍升。
洛軸展示了全球首臺16MW海上風電主軸承,以及適配全球批量最大18MW海上風電機組的偏航、變槳軸承,同時新增國內最大功率、最大尺寸的風電主軸承。該產品采用自主研發的表面無軟帶淬火技術及專用材料,可滿足16 - 18MW風機批量使用需求,為大型風電機組的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盤古智能全球首發的液壓馬達偏航系統,以液壓馬達驅動替代傳統電機傳動,有效解決了偏航減速機斷齒故障,顯著提升了運行同步性與使用壽命。該系統提供穩定阻尼,優化運行平穩性,降低偏航載荷,特別適用于抗臺風機組等復雜工況。同步展出的液壓油缸偏航系統,通過簡化結構實現降本增效,為風電偏航系統的優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特變電工新能源發布了全新升級的特變電工TSVG6.0產品。該產品基于最新國內外市場需求和并網標準,進行了功能、性能的全面迭代升級。在設備可靠性方面,通過毫秒級旁路能力,實現模塊故障不停機;重構控制保護硬件設備及軟件邏輯架構,設備容錯率提升50%;通過精細化熱設計,從散熱器流道、管路均流性設計、工業空調環境降溫、集裝箱復合隔熱結構等方面入手,整機各功率模塊溫差小于5℃,艙內核心設備運行環境平均溫度控制在40℃以下,滿足55℃極熱環境下的滿載運行。在涉網能力方面,采用了全新一代控制器硬件平臺,進行控制算法研究、調制方法優化、控制功能的開發,實現了零無功掛網、25次以下諧波補償、寬頻振蕩抑制功能,全面覆蓋各地區并網測試標準。
CWP2025,不僅是一場技術與產品的“盛宴”,更像是一幅描繪全球風電高質量發展藍圖的宏偉畫卷。從大功率機組到AI融合,從深遠海開發到供應鏈協同,中國風電正以“創新”為筆,書寫全球能源轉型的“中國方案”。
CWP2025明日精彩繼續,歡迎參觀。